岁末年初,大型烟花秀在海内外接连上演,“天空之门”“蓝色流星雨”等创意烟花频频“出圈”。近日,记者走进“中国花炮之乡”湖南省浏阳市,探寻传统花炮产业火热背后的消费趋势和“焕新”密码。
创意烟花“带火”消费新场景
“烟花+无人机”演绎的“天空之门”、如梦如幻的“蓝色流星雨”、绮丽华美的“七彩祥云”……最近,在各地举办的跨年夜、电音节、企业年会等活动中,创意烟花抚慰人心、带旺消费。
临近春节,浏阳不少花炮企业忙着发运产品,有的仓库门口每天有10多台专用卡车排队装货。在创意烟花“出圈”的带动下,各家企业的燃放团队几乎全员在外执行项目。
东信烟花集团副总经理钟良说,传统烟花主要用于过年过节,而创意烟花拓展到很多消费新场景。近年来,花炮企业和一些景区合作,实现创意烟花常态化燃放,“七彩祥云”等爆款单品更是供不应求。
2023年以来,浏阳共计开展各类创意烟花燃放活动近百场,累计吸引游客500多万人次,拉动消费超过150亿元。2024年最后一场“周末烟花秀”举办当天,燃放场地周边聚集的观众突破19万人。
个人燃放类的创意烟花产品同样销售火热。夜幕降临,在位于浏阳城市广场的“烟花小屋”售卖点,不少市民前来采购“七彩魔方”“水母”等玩法新颖的产品。这家“烟花小屋”的店长王四海说:“从‘看烟花’到‘放烟花’,大家都想体验一把。”
长沙新消费研究院负责人张丹丹认为,当前,消费者在功能性需求基础上,对情绪共鸣、文化共情、精神共振等有了更多价值需求,而具有新场景、新表达特点的创意烟花正好与此契合。
“文化+科技”赋能花炮产业
走访浏阳的数家花炮企业,记者发现,“出圈”背后是“文化+科技”加持,激发了传统花炮产业新动能。
以前,烟花爆竹被认为科技含量不高。如今,借助无人机、天幕,同时结合AI、全息投影等技术,烟花燃放能够营造出流星雨、天外来物等视觉奇观。
在湖南花火剧团有限公司的展台,两年前还只有传统礼花弹等产品,现在摆放了近10台不同型号的无人机。焰火特效事业部宣传负责人谢闰蓥说,当地花炮企业和无人机厂家联合研发,持续迭代能够搭载和点燃花炮的无人机,最终实现震撼的燃放效果。
除了运用最新科技手段,流行文化元素和传统花炮产品的融合也日益紧密。
在6名“00后”作为创业团队的浏阳市帅帅烟花贸易有限公司,“大美中国”系列格外引人注目,每款产品的焰火设计均体现了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包装上还印有古诗词和手绘城市地标。
该公司创始人吴明阳说,“大美中国”系列自2024年上半年推出以来,销售额已超过千万元,“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往往自带流量”。
在打造了“天空之门”爆款产品的湖南庆泰花炮集团有限公司,传播部部长寻国华告诉记者,一些花炮生产商、贸易商聘请美术设计、节目编导人才,与影视剧、动漫IP联名开发文创产品,用讲故事的方式燃放烟花,也在向文化企业转型。
“出圈”后还需提升“创新力”
近年来,湖南、江西的花炮主产区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积极研发新材料、新机械、新工艺、新产品,这让创意烟花有了“开花结果”的产业土壤。
但多位从业者坦言,花炮行业还存在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比如,有的创新产品一经推出就遭到大量仿制,有的产品价格被压得很低而燃放效果大打折扣,这都不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丹丹认为,如何实现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这是花炮等传统产业“出圈”后必须补上的一课。这需要企业在发挥供应链优势和洞察消费趋势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贤前说,目前,花炮行业存在科研基础条件不强、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在海外市场,花炮企业同样需要持续创新。“以前主要是卖产品、做代工,产品标准、包装设计都由别人说了算。”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出口分会会长文光辉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花炮企业在海外推出自有品牌,接下来要抓住“烟花+无人机”等技术引领的机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大效益。(记者白田田、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