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建设项目(一标段)桩基施工告捷-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3/26 17:58:31
来源:新华网

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建设项目(一标段)桩基施工告捷

字体:

  3月26日,由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一标段)桩基工程全面告捷。项目工地上累计完成桩基施工1740根,最深桩长46米,单日最高打桩量突破98根,目前项目进入全面基础及主体结构阶段。

  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建设项目位于湘江新区湘江科学城,是湖南省着重推进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成后将为上万名师生打造一座集教学、科研、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空间。

  项目选址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质夹层,地下溶洞及溶岩填充物区域较多‌。项目团队采用“超前探测”思路,引进“超前钻施工”工艺,通过机器钻探准确了解地质情况和岩层分布情况,帮助项目提前了解溶洞分布位置。项目团队提前对桩端持力层及下部地质进行钻探,精准定位岩层薄弱点,在桩基布置时有效识别溶洞区域,显著提升桩基施工的可靠性。

  面对无法避开的溶洞施工区域,项目团队采用钢护筒护壁、回填混凝土等施工工艺,有效加固、改善地基承受压力,确保地基承受能力。

  施工现场,多台旋挖机、履带吊协同作业,桩基作业面约5.2万平方米,涉及桩基1740根,每根桩基成孔平均耗时仅2小时。项目高效管理离不开智慧平台的“加持”,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将物联网技术连接各类施工设备,实时获取动态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发挥“智慧大脑”作用,合理安排钻孔、清孔及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之间的衔接,及时更新、优化施工部署,确保工程进度有序推进、各环节配合紧密。

  项目团队还形成了“三快一准”施工操作法,即定位快、下笼快、灌注快、垂直度准,班组日最高完成108根(2770余米)灌注桩的施工纪录。项目引入BIM技术,将设计模型与现场数字化关联,提前模拟桩位布局。采用“网格化分区管理法”,将施工区域划分为3个大区、14个作业单元,同步开展测量放样,效率提升33%。

  同时,现场还通过“党员先锋岗”“工区龙虎榜”等机制激发战斗力,形成“技术攻坚不过夜、问题解决在现场”的高效作风。(王蕾 康佳)

【纠错】 【责任编辑: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