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靖州,药农们正忙着采收茯苓菌种。这座湘西南小城,近日接连斩获两项国家级认证——“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称号、靖州茯苓获“三无一全”认定证书。这是继2024年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茯苓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靖州获全国特色农产品“茯苓之乡”后的又一“国字号招牌”。
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现场(靖州县政协提供)
当前,1224种中药材在靖州扎根,8.29万亩种植基地星罗棋布,其中茯苓种植面积1.68万亩,靖州有着“十方九苓,七出靖州”美誉。药香,早已融入当地血脉。“好家伙!这个大块头不错,重量在线。”在甘棠镇五里冲万亩杨梅幼林套种茯苓基地,靖州国苓科技有限公司正组织工人采挖今年的第一茬茯苓,最重的一个有12.5公斤。
五里冲万亩林下种植基地(靖州县政协供图)
产业腾飞不能单靠市场,更需要制度护航。靖州创新推行“双链长制”,县委副书记挂帅产业链长,政协副主席专职负责产业专班,产业专班每周下沉企业、每月提交“问题清单”。通过“月调度、季督导”机制,先后破解用地、技术、市场等20余项发展瓶颈。
春分过后,走进靖州马园万亩中药材种苗繁育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一排排、一垄垄的中药材植株绿意盎然、长势良好,呈现勃勃生机。据悉,利用林下空间,该基地在树上种植铁皮石斛,地表种植金丝皇菊、栀子花,地下种植茯苓、玉竹、黄精等中药材共计26种。基地建设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区、林下中药材种植区、中药材种植科研科普中心、基地生产管理服务中心,中药材产量达1万吨,产值近3亿元。
不仅如此,茯苓还成为“共富经”。靖州国苓科技有限公司由返乡的李焕国创办,目前已带动3200多户农户变身“茯苓创客”,创造了8000余个劳动岗位,并获得茯苓药材无硫加工、无黄曲霉素污染、无公害及全程可追溯认定,获得“三无一全”证书。
马园中药材种植基地(陈俊名 摄)
目前,靖州已链接20个大型中药材市场,吸引了19家龙头企业入驻。由本地企业参与制定的《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正式颁布,让“靖州标准”走向世界。
茯苓科技产业园(陈俊名 摄)
在靖州的土地上,有扎根田间的耕种、实验室里的钻研、也有药农菌棚里的汗水。当一粒茯苓凝聚起奋斗,便实现了从深山药材到百亿产业的突围,诠释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实践。(肖扬琳 徐鲁湘 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