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长沙4月25日电(记者阮周围、戴斌)雪峰之麓,三省之界。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五县交界处。它是湖南的人口小县之一,也是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
2024年是通道县成立70周年。多年来,通道县通过探索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点带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初见雏形。同时,立足三省交界优势,破解区域发展的“桎梏”。用好地理位置,转劣势为优势,作为边界小县的通道,闯出了一条个性化发展之路。

连点成线,特色产业聚规模
通道境内野生中药材品种达1000多个,其中“通道黑老虎”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道钩藤”入选湖南省道地药材名录。在优势禀赋加持下,通道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10余项措施文件,聚焦资金、土地、人才、政策等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全县有中药材种植面积9533公顷,2024年上半年全县中医药产业链新增综合产值达3亿余元。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通道县林立的山头,一个个银白色的大风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通道县地处雄伟壮阔的云贵高原攀升处,春秋两季风能资源丰富。
近年来,通道县瞄准风电、光电新能源产业布局,已建成的新能源项目共13个,总投资64.8亿元,总装机容量75.84万千瓦。未来所有项目建成后,全县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超过16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42亿度,将成为年产值18.5亿元、税收达3.5亿元的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年产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将达到20%。
注重统筹协调,化“区位劣势”为“融入优势”
从表面上看,通道县偏远的地理位置似乎给发展带来诸多不便,使其在区域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但当跳出固有思维的框架,会发现通道县地处多方交界地带,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具备显著优势。
通道县委县政府转换思路,因地制宜,挖掘边界小县的地理优势,转变发展思路,将“区位劣势”转化为“融入优势”,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道文旅资源丰富。1934年12月发生的“通道转兵”重大历史事件,为通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抹红”。当地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9.54%。这里还有侗、汉、苗、瑶等25个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之地,文化古韵悠长。
通道县当前正全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当地旅游可抵达性和旅游接待能力,打通湖南西南角,外联广西桂林、贵州贵阳等省外城市,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
冲破地理环境桎梏,通道县选择全力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湘西南开放门户。通道县当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依托中药材、竹木资源、工业硅、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加大招商引资,打造湖南西南开放新高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深化区域合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通道县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一直以来,通道县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推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独坡镇位于通道西南部,西与贵州黎平县洪州镇交界,南与广西三江县独峒镇接壤。近年来,三地积极挖掘茶叶、茶油、黑老虎等边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边界茶市”“边界药市”,带动三省周边2万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3万元,独坡镇内“两茶一药”总产值达1.24亿元。
同时,三地还持续加强文化交流和就业创业交流,联合开展区域联合招聘会,并形成三省坡杜鹃花节、六月六歌会等特色民族节会品牌,打造农旅精品旅游路线。
三省交界处的通道县常年多民族多省份人群杂居,社会环境包容度高。通道县目前正统筹中西部人才对接,因地制宜采取柔性人才应用,采取医共体对接、短期派专家下沉、科技特派员、周末专家团等特殊形式,利用短期集中时间在通道授课、授术、集中解决问题,把水平和效果留在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