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11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绿色健康、花样翻新:从农博会看“吃喝新趋势”》的报道。
你懂得看食物配料表吗?你懂得用不同的大米分别来煮粥、白米饭和煲仔饭吗?你知道如何吃得健康营养又花样翻新吗?日前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吃好”的定义越来越清晰
如果说从“吃饱”到“吃好”是人们在农产品消费上的一次升级,那么,如何“吃好”就是一门学问。记者在农博会的众多展位里发现,人们对于“吃好”的定义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的‘团长’在正式上岗之前,都会进行培训,充分了解每一种在售商品的配料表。”“多米臻选”是一家来自武汉的电商,目前共有“团长”数千人,客户300多万人。采购负责人廖涛告诉记者,绝大多数消费者在第一次购买某种新品时,总会询问产品的配料表。“枸杞原浆”“直链淀粉含量”“GI值”这些看起来十分专业的词汇早已频繁出现在消费者口中。
“我在这次农博会选中的几款新品,回去之后都要进行视频拍摄,文案撰写,来专门介绍它们的配料表和最健康的食用方法。”廖涛说。
在湖南弘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市民正在争相品尝工作人员用清水烹饪的猪肉,旁边的展柜上,摆放着红糖、陈皮、桑叶等十多种饲料。公司董事长夏春霞告诉记者,因为对抗生素的担心,生猪的喂养方式是现在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的指导下,他们研发了不含任何硫酸类和盐酸类物质的饲料,这样的喂养方式让公司每年的猪肉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10月29日,在农博会期间举行的湖南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现场签约1596万元,意向合作金额5570万元。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目前湖南省共拥有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基地118个,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总数达3953个,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绿色食品3544个,比2019年增长81.7%,有机农产品总数281个,获地理标志农产品128个。
“消费者对‘吃好’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进了我国农产品绿色加工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绿色加工领域有42%的技术实现了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表示。
口味的变化越来越多元
“给我来一份蒜蓉的。”“给我来一份麻辣的。”在农博会湖南南县小龙虾的展位前,市民们纷纷向在现场烹饪的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要求,记者的采访也因此中断了好几次。
“我们每年会派出专门的‘口味团队’到全国各地去调研,夜市、超市、餐馆都是我们的调研点。”南县顺祥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汤洋向记者介绍,不管是江浙沪地区、北方地区还是东南沿海,各地消费者对小龙虾的口味每年都有细微变化。为此,除了蒜蓉、麻辣,他们还研发了清水、油爆、冰镇等十多种口味的小龙虾,其中仅一款鲜香小龙虾,今年前9月在某大型超市的销量就超过了3亿元。
蛋卷、午餐肉、啤酒、香肠……在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摆满了20多种以青稞为原料或添加物的产品。负责人曹昆仑介绍,藏区以外的消费者对青稞都有一种好奇心,并且接受度都非常高。几年前,这家公司还只是国内某大型连锁超市的原料供应商,当发现青稞系列的产品十分畅销后,开始自主生产相关产品。今年,仅在某头部主播的一场“直播带货”里,一款青稞米棒就卖出了80多万份。
来自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的板鸭手艺人熊兴林的产品在2019年进入当地公用品牌“安乡农仓”。之前,由于在常德地区有稳定市场,他的许多产品卖了几十年从未调整过口味。“‘入仓’后,我的产品年产值从过去不到10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6000万元。”熊兴林说,这几年,他的手机通讯录里增加了500多个客商的名字,板鸭口味也从过去主打“爆辣”,朝“微辣”“五香”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有一个自己特别钟爱的口味的同时,又想尽量多地尝试不同口味。”廖涛认为,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是口味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不仅对各地的“地标美食”抱有极大兴趣,并且热衷于挖掘不为外地人熟知的各地“宝藏美食”。廖涛说,在他们的平台上,每个月推出的新品超过80个就是证明。
吃喝的方式越来越精细
“这款大米适合熬粥、这款大米适合做煲仔饭。”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展位上,负责人丁志军拿起一袋袋大米,分别向记者介绍最适合它们的吃法。
丁志军说,“野香优莉丝”“农香42”等都是近年来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的水稻新品种。除了普通的一日三餐用米外,还有功能米、儿童米等多种类型。“以前,家里买米一般都是买几十斤装的大袋米,现在2公斤、5公斤的小包装米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吃法不同,一个家庭一次买好几种不同的米已经非常常见。”丁志军说。
湖南是全国茶油生产大省。在农博会现场,有不少来自湖南各地的茶油企业参展,优质的茶油产品吸引了许多消费者驻足。记者注意到,虽然各家企业的产品各异,但不少产品外包装上都统一标有“湖南茶油”的商标。
“湖南茶油”是湖南省首批重点打造的三大农产品公用品牌之一。看似普通的商标背后有着一套严格的产品标准。
“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湖南茶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业长期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很多外地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茶油是什么。”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商运营负责人肖春表示,如今申请使用“湖南茶油”品牌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筛选,这对规范茶油行业的产品质量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在湖南农业集团的展位上展出了超过50种各类油料。“有的消费者喜欢油烟少的,一般就会选择‘湘杂油’系列压榨的菜籽油,如果喜欢吃凉菜、‘钵子菜’,就会选择茶油。”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什么样的菜用什么样的食材,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信奉的“吃货原则”。为了适配不同菜系、不同口味和烹饪方式,湖南省内的科研团队仅辣椒就研发了200多个品种。据了解,自2018年湖南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以来,湖南持续在农业品牌培育、建设、宣传等方面发力,打造了“湖南辣椒”等七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湖南辣椒”品牌旗下的辣椒品种成为“吃货”们选配食材的优先选择。
一些曾经并非市场主流的地方土猪品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以辣椒炒肉、红烧肉为代表的湘菜走红全国,业内估计,最适合做这些菜品的“宁乡花猪”、“湘潭沙子岭猪”等地方土猪品种未来两三年的产值将达到数百亿元。
绿色健康、花样翻新不仅呈现出消费者的“吃喝新趋势”,也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以湖南为例,截至2022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收2.1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