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没见过1元纸币 现金消费环境有啥隐忧?-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4 06/21 09:40:02
来源:钱江晚报

大部分孩子没见过1元纸币 现金消费环境有啥隐忧?

字体:

  原标题:全班45个学生 大部分孩子没见过1元纸币

  有学生说:“钱不就在手机里吗?”“一分钱长什么样啊?”

  一年级课程《认识人民币》中用到的学具 受访者供图

  “同学们,如果我们买笔和练习本花了5元,现金可以怎么组合支付?”前不久,嘉兴的数学老师倪舒怡,在给一年级孩子上《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提问。

  有孩子答:“可以用2个两元纸币和1个一元硬币!”

  倪舒怡一听就发现了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中,没有两元面额的纸币。”随后,她拿出学具,一套缩小的仿真版第五套人民币,将纸币与硬币的面额、外形一一讲解展示。结果,班上45个学生,大部分人一眼就认出了100元、50元,但1元及以下面额的纸币硬币,孩子们大多不认识或从未使用过。

  现在,手机扫码或刷脸支付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孩子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对金钱的实际感知也在下降。

  移动支付风靡

  孩子对现金认知缺失

  你最近一次用现金是啥时候?

  两个月前,读五年级的阳阳今年第一次用现金。“学校组织了读书活动,我和同学摆摊卖文具,都是用的现金。”阳阳说,为了找零方便,摆摊前一天,他特地找奶奶要了10元、5元的纸币和一把硬币。

  “学校提倡活动用现金,但现在孩子出门普遍也用电子支付了。”家长郁女士告诉记者,阳阳五年级前的暑假里,她就帮孩子开通了电话手表的支付功能。现在不光孩子,大人出门也不带钱包,就一部手机走天下。家里唯一坚持使用现金的是每天要去菜场买菜的奶奶。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汪菲说,移动支付成为现代支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另外一方面也源于头部平台企业数字消费场景的创新迭代,使得大众日益习惯了“一机在手,支付无忧”的消费便利。

  今年上一年级的孩子大多出生于2016年、2017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整钱换零”“凑钱找零”这样的购物场景逐渐变少,从他们对“钱”有印象开始,父母钱包里的一张张纸币、叮当作响的硬币,已变成手机屏幕上的虚拟数字和微信群里抢的红包。

  今年4月,家长郑女士也为儿子的电话手表开通了支付功能。郑女士说,现在孩子读二年级,班上孩子几乎人人有电话手表,新功能一出现就会有人跟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孩子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不认识钱的现象值得重视。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让孩子认钱更懂钱

  “钱不就在手机里吗?”“一分钱长什么样啊?”支付方式的更新,让不少父母感受到,关于钱的教育冲击悄然而至。无现金时代,没见过现金的孩子们对于钱的观念越发模糊。

  近期,徐先生带着四岁的女儿逛商场,他发现,女儿看到心仪的玩具时,开口第一句话是“爸爸你带手机了吗?”当徐先生表示带了手机但没钱时,女儿却说道:“手机不是一直有钱的吗?每次都能刷,花不完。”

  徐先生说,他儿时的零花钱都是以个位数计算的,往往几块钱就能买到糖果、文具等很多东西,几块钱对那时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

  但如今,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压岁钱都是以百元单位起步;另一方面具象的现金变成了抽象的数字,别说孩子了,连大人对于“花钱”的感受都在变弱。

  近些年,网上关于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龄孩子巨额打赏、游戏充值的新闻频频被曝出。有家长坦言,孩子不认识钱只是表象,更深层的是孩子们对于钱从哪里来,怎么花钱,怎么存钱等消费观念、理财观念的缺失。

  “什么是钱和钱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并不等同。”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汪菲说,教孩子认识具象的现金的同时,更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认钱更懂钱,“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协同,共同回答‘什么是钱,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钱如何生钱’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金钱教育闭环。”

  无可厚非的是,无论何种支付手段,都建立在现有的货币体系之上,认识人民币是孩子们建立金融概念的基础。

  孩子不识钱背后

  现金消费环境亟待优化

  孩子不认识钱的现象背后,潜藏着现金消费环境的隐忧。

  随着现金收付环境的变化,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在停车场,驾驶员以10元现金支付停车费,值守人员却表示无法找零而拒收现金;买个早餐,店员却以用餐高峰忙于备餐、无暇收取现金为由拒收现金;线上下单寄快递,收件员上门拒绝现金邮费……有网友调侃,“要是停电断网了,移动支付用不了了怎么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表示,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现金依然是我国最基础的支付手段。要知道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物质条件限制,不需要银行账户、手机终端等应用基础,对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中国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老年人中经常使用现金的人数占比超过75%。

  支付环境怎么优化?“建议对标现金使用人群的活动范围,精准性地确保支付渠道畅通。”汪菲说,如针对孩子、老人、国际游客等特定人群高频率线下消费场所,提供多元支付渠道,保证移动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并存。

  今年3月,《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正式发布,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医”,目前,北上广深等多地已出台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优化支付服务工作,提升支付便利性。

  “优化支付环境,也需与时俱进,兼容各种创新。”汪菲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作为电子版的人民币支付工具,其试点范围在进一步扩大,未来应用场景也必将越来越多,也许将来会成为我们另一种支付选择。 (记者 顾雨婷 阮帅)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