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长”合作,“非长”情深-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4 06/21 09:26:36
来源:湖南日报

“非长”合作,“非长”情深

字体:

  ——长沙对非合作交流按下“快进键”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婷

  长沙与非洲,相隔万里,缘起千年。

  千年之后,从唐朝“黑石号”沉船里,打捞起5万件长沙窑瓷器,揭开了长沙与非洲经贸交往的古老往事。

  6月,长沙的杂交水稻种子,在广袤的非洲大地结出稻穗;非洲的辣椒,漂洋过海运至长沙,刺激着辣妹子的味蕾。

  长沙与非洲,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不断升温。

  “长沙与非洲合作迎来发展东风”

  6月13日,全省唯一对非经贸标志性项目——中非经贸总部大厦,在长沙经开区正式启动。

  “我们针对非洲推出的右舵面包车,功能全、续航久、价格亲民,在当地十分畅销。”入驻中非经贸总部大厦的中国通讯多媒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耀元说,将立足长沙打造国际化产业园,未来3年预计完成对外贸易超百亿元,对非贸易不低于20亿元。

  自4月获批以来,中非经贸总部大厦项目一期吸引60余家对非经贸合作企业和商协会组织,30余家已入驻,涵盖通讯多媒体、科技研发、工程建设、国际交流及贸易孵化等领域。

  中非经贸总部大厦将加强对非经贸企业的对接与招引,预计未来3年实现对外贸易总额超700亿元,对非贸易额不低于300亿元。

  “3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办,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全面启动建设,长沙与非洲合作迎来发展‘东风’。”长沙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平介绍。

  两大国家级对非合作平台落地,为长沙对非合作按下“快进键”。

  长沙探索中非新型易货贸易,湖南建投国贸、长沙国贸今年均实现首笔试单,累计贸易额约200万元;长沙非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ilimall)在非洲实现100%在线支付,为“数字丝绸之路”注入新动力……

  先行先试,3年来,长沙对非贸易累计完成600亿元,年均增长37%,已覆盖非洲54个国家和地区。

  “我每天都看到、听到非洲的故事”

  频繁的贸易往来,长沙已成为不少非洲人的“第二故乡”。

  穆萨·特劳雷,几内亚人,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中国10多年,他拿到了中南大学医学硕士学位,留在长沙创业。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穆萨·特劳雷了解到,长沙为促进对非贸易,提供了不少政策和平台。

  2023年2月,穆萨·特劳雷投资30万元,在自贸区长沙片区成立长沙西非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美发饰品、服装服饰批发等业务。“我可以把长沙的优质资源与非洲消费需求结合起来,也希望帮助家乡将农产品出口到中国。”穆萨·特劳雷时常在社交平台分享长沙的美景美食。他说,除了贸易互通,更希望家乡的朋友也能来长沙看看。

  不少长沙人,也交到了非洲朋友。

  2019年,湖南开通首条直飞非洲的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客运航线,实现了不到12小时的“洲际穿越”。去年12月,该航线加密至每周3班,旅客到达内罗毕后,可无缝中转至非洲40个目的地。

  南方航空湖南分公司地服部值机班组长张霞,在这条航线上交到了第一个非洲朋友。“她来自肯尼亚,带着3个孩子排队候机,怀里抱一个,手上牵一个,行李箱上还坐一个。”张霞协助这位母亲办好手续,将其一家送至登机口。两人留下联系方式,她多次邀请张霞前往肯尼亚旅游。

  “我每天都在机场看到、听到非洲的故事,脑海里勾勒无数个曼妙的非洲风情画面。”张霞说,今年“五一”假期,前往内罗毕的航班接近满员,越来越多的长沙人飞到肯尼亚,感受非洲大陆的神秘和热情。

  从1982年“牵手”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长沙与非洲的友好城市交往走过了42年。目前,长沙与非洲7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城交流,心相通。长沙和非洲,正共同描绘“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